著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研究了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根据结果显示儿童要到九岁后才能和成人有着同样看待世界的认知水平。也就是说成人和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是有着巨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如果你用成人的认知方式去教孩子画画,那就是在阻碍他想象力的发展。

分享一段日本艺术教育家鸟居昭美说的一段话:人一生的教育是从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开始的。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的画就被否定,那么这将不仅仅影响孩子幼儿时期的发展,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有可能被否定。

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涂鸦阶段(2~4岁)
儿童自我表现第一阶段
家长也可以把这时期理解为乱画乱涂期,虽说是乱画,但必不可少。在这段时间给孩子提供纸笔,有助于培养孩子手眼结合的能力,认可自己想法和感觉的能力,以及明白自我可以进行创造的意识。

前样式阶段(4~7岁)
描绘实体的首次尝试
此阶段儿童对环境的接触逐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变其绘画概念与形象。

样式阶段(7~9岁)
形体概念的形成
此时期儿童会发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绘画符号,图示是形态概念的表征,代表儿童对视觉对象的一种明确概念,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形。

群党年龄(9~11岁)
写实描绘初现阶段
此阶段是儿童绘画发展上具有戏剧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伙伴意识萌发的时期。先前的图示概念已不能满足儿童的表现需要,开始从事与外在视觉对象有关联的表现。

推理阶段(11~13岁)
拟写实的阶段
此阶段儿童能够抽象思考,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批评意识。也由于批判性自决能力增强,虽想如实表现,但未能充分作写实的表现,而渐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形。
开始重视制作的结果而非创作的过程。依据儿童知觉反应的不同,在绘画表现上出现「视觉型」与「触觉型」。

指导教师

牛笑微,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擅长色彩表达。对中国传统壁画有较为深入的研习。09年开始接触治疗教育,由此开启了陪伴特需儿童的历程。于2018年重回美院进入《中国画材料与表现》高研班学习,在此期间完成了将传统艺术与治疗教育的融合。近几年致力于研发多种艺术疗愈形式并将其逐渐的应用到儿童教育与成人的疗愈当中。

关于艺术课程

设计中……

学员作品展示

排版中

地址:

联系方式:

艺术馆的往期活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