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

被抑郁症或抑郁情绪所缠绕的女性比男性要多得多!女性的确在生理上与男性存在着差异比如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的更年期、产后抑郁比如女性大脑的镜像神经元活跃更具共情力、更感性⋯••

但我想说的是:

女性容易抑郁

更多的与「她的处境」有关

什么样的处境呢—

羞耻感

是一种非常具有破坏力的情绪

它会让我们贬低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扼杀我们的行动力和活力,触发抑郁

而一个女性成长至今她要面对的

正是一个又一个「羞耻的处境」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

3个最常见的女性困境

以及,它们是怎么让我们抑郁的

1、容貌/体型羞耻

女性,总是比男性承受着

更多来自外界对于身体和容貌的凝视

有一个调查采访显示:

有90%的女性,从青春期伊始(甚至是更早)

就在接收着别人

对于自己外貌、身材的审视、评判和苛责而更可怕的是—

我们会不自觉地内化、认同这些声音接过别人手里的鞭子 自己鞭策自己

同样是“长胖10斤”

一个男性所感受到的屈辱跟女性所感受到的程度完全不同

男孩们可能并不在意

女孩们却会时刻盯着肚子、大腿上的肉用体重秤上的数字来决定自己一天的心情

我接触过很多过度整容,有饮食障碍的女来访者她们大多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遭受过严重的身体羞辱

以至于成年后有了经济条件、能自行做主时她们便开始不断地“修剪”自己

似乎,只有把身上那些

“不够符合外界标准”的部分改正

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实是:

一旦别人“劫持”了我们的评价体系

我们就永远存在“不足”

永远需要为自己感到羞耻

在这样的境地里

我们的内心会被无力和压抑填满

慢慢变得抑郁

2、与“性”有关的一切冒犯、骚扰

时至今日,在“性”这件事上男女的处境和待遇仍然是天差地别的

比如说

有较多性经验的男性常常会以此作为谈资吹嘘自己但同样有过性经验的女性,却常被揣测和评判

哪怕女孩们努力去建立、捍卫自己的性边界拒绝“荡妇羞辱”

但那些「微冒犯」仍然萦绕在我们身边

它们看起来算不上“大事”

却时常让我们像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环顾四周,包括我自己

女性们无可避免地会在日常里遭受到性的冒犯、强扰

面对这些,如果我们能理直气壮地发火也许还不至于憋屈

但永远有人在“规训”女孩

试图通过各种方式

来让女孩为性、为身体感到羞耻

但却很少有人

去提醒那些骚扰、冒犯我们的人:

有些黄色笑话,并不好笑有些肢体接触,会让人不舒服有些越界的行为,是不该做的

3、婚育绑架

我们的文化氛围里

「社会时钟」总是对女性尤其苛刻

因为女性的身体

承载着「生育」的绝大部分功能

社会对生养孩子的需求和规训也就一股脑地倾斜到了女性身上

择偶

相夫教子

结婚

生孩子

一旦某个阶段没有跟上就会面临来自各处的指责

而男性的处境相较之下,宽松很多

有很多被“生育绑架”而感到痛苦的女性

其中,「婚育绑架」让女性抑郁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宣判”:

不结婚生子

你的人生就没有价值

我们内心的羞耻感、无力感也会一点点地积攒

难道,不成为妻子或母亲我就不是“我”了吗?

难道我的事业、爱好、我这个人本身都没有价值吗?

这种价值缺失引发的虚无感常常触发、加剧了我们的抑郁

其实,除了上面这3种“羞耻的处境”

生活中其实还存在着更多的困境

而这些「处境」概括起来都是一个东西—

女性始终处于一个“客体”的位置一个被审视、被评判、被挑选的位置

正如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说

大部分男性自出生开始

就能坦然地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

去向下凝视他人

但很多女性

因为成长过程中的不被重视因为周围环境的偏见因而难以长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总是很被动

在工作、家庭、人际关系里被当作他人的“工具”和“资源”

这其实是社会系统以及文化氛围带来的由来已久的问题

看到这里的你,如果也觉察到了自身的“客体性”请不要太自责

这是环境造就的,需要我们的社会去一点点改变

那么,回归到自身

如果想要摆脱这些羞耻感我们自己能做点什么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此刻开始为自己的内在增添“主体感”

这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去努力变强大、变优秀

而是试着去养成

一种「我可以、我允许」的心态

现在,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做一个深呼吸,然后默念

我可以不漂亮

也不妨碍我坦然活在这世上

面对性冒犯,我可以感到不舒服可以开不起玩笑,当然也可以委屈

我允许自己跟不上同龄人

更允许因为落后而偶尔产生的自我怀疑

我可以强大,也可以脆弱

我可以理性,也可以敏感我可以勇敢,也可以柔软

我允许自己感受一切情绪

我允许我做任何模样的自己

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说了算

当有了这样的自我赋权

那些羞耻的想法和情绪会一点点消融

我们也因此,有更多的力量

去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我们花时间和耐心来练习

慢慢来吧

我们终将理直气壮地享用自己的人生

在《看不见的女性》一书里,作者卡洛琳•克里斯多•佩雷斯有很多锐利的观察。

比如为什么女性卫生间永远在排队,比如公共建筑里那些透明的玻璃楼梯和地板,对穿着裙子的女性并不友好,比如现在智能手机的尺寸设计都是按照男性手掌的尺寸来.

有人说在这本书里,作者罗列了很多社会对女性的隐蔽的歧视和敌意。而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来说,其实这些都是女性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羞耻的处境。

针对每一种处境,作者都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她认为,所有解决方案最后的落脚都是同一个。

那就是「向女性提问,询问她们需要什么」。

这也是我们想传递给大家的,要共同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需要每一种性别的努力。

也许有的男性会觉得,今天通篇都在讲女性如何,那些抑郁的男性,就不配被看见吗?

其实并非如此。

女性不是一种性别,女性是一种「处境」。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掉入一个被凝视、被审判、被挑的「客体」处境里,包括任何一位男性。

我们去学会允许、尊重女性,

容纳、支持每一种不够符合当今社会标准的“弱”时,

其实也是在扩宽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空间里,男性可以强大、也可以温柔,男性可以理智,更可以敏感。

无论男性女性,无论哪一种姿态,都能被包容,都值得理直气壮地生活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